慧海网 >地图 >综合分类 >

圆锥的认识课件

圆锥的认识课件(热门五篇)

时间:2025-06-06 慧海网

圆锥的认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及模型。

2、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以及自制的圆柱和圆锥。

3、 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提问学生: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师说明:这些形体有些是我们已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体。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㈠认识圆柱的特征。

1、出示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哪些是圆柱形的?

2、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3、请你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上下两个面是面积相等的圆,叫做圆柱的底面。

⑵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⑶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5、让学生动手量圆柱的高。

讨论:⑴怎样量更准确?

⑵如果我们换个地方量,它的高会变成多少?这说明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6、师小结圆柱的特征。

㈡认识圆锥的特征

1、出示圆锥的实物,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简称圆锥。我们教材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

⑴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⑵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5、测量圆锥的高。

⑴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学生自己操作)

㈢比较圆柱和圆锥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学具,指出它们的底面和侧面。(练习五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练习五第2题。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圆柱和圆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

3、开放练习,拓展延伸。

⑴将课前做的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快速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一下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师演示。

⑶自己设计小旗的形状,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圆锥的认识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认识课件 篇3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

2、揭示课题:

出示圆锥教具,问:你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圆锥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体。圆锥体可以简称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观察模型,把握特征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学生举例,如果学生举的例子有限,教师补充一些例子。如,呈圆锥形的煤堆,圆锥形的粮食,圆锥形的帐篷,削过的铅笔头等。)

2、出示课本的三幅圆锥形实物图。并抽象出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3、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锥,圆锥各部分叫什么名称、圆锥又有何特征呢?

让学生拿出圆锥体的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特征。(教师巡视、倾听,适时地参与学生讨论。)

4、小组汇报,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板书如下: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三、动手实践,学会测高

1、师:圆锥有没有高?你们认为圆锥的高在哪?(让学生在实物或教具上指出圆锥的`高,针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和“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两种说法,让学生展开辩论,明确圆锥的高的含义,并在图中标出高。)

2、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补充板书:一条高。)

3、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圆锥的高,如果要量出圆锥形物体的高你会吗?

4、有学生说会,请他做。如果没有学生会做,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5、总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第一、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个直角三角板同圆锥竖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个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同竖着三角板的一条直边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靠近圆锥顶点,即可量出。

6、学生测量一个圆锥的高。

四、提出质疑,启迪思维

师:同学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状?那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谁知道,告诉大家。

五、巩固新知,畅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看圆锥的平面图,并能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圆锥的特征;

2、做圆锥。

圆锥的认识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会测量圆锥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生活中圆锥形状的物体图片,如圆锥形状的冰淇淋、圣诞帽、漏斗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2)引出课题:圆锥的认识。

2、探究新知

(1)认识圆锥的特征

①拿出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圆锥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的底面和侧面,感受圆锥的特征。

③介绍圆锥的顶点,让学生指出圆锥的顶点在哪里。

(2)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

②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发现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③引出圆锥的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圆锥的高在哪里。

(3)测量圆锥的高

①教师示范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圆锥的高。

②让学生分组动手测量圆锥模型的高,并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和高。

(2)给出一些圆锥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锥,并说出理由。

(3)让学生测量一些圆锥形状物体的高。

4、课堂总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以及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5、布置作业

(1)让学生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

(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圆锥的认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⒉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⒋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欲望。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圆柱和圆锥的实物若干个、透明圆锥一个、剪刀和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回去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做:把p129的图样剪下来,用硬纸做一个学具,做好的举手,你们知道这个学具是什么形状?哎,你们为什么不叫它圆柱呢?(因为它不具备圆柱的特征)

那它是不是和圆柱没有一点点联系呢?

(媒体演示,渗透一个底面变成了一个点)

⒉媒体出示以下几个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想象:哪一个图形旋转一周后会形成圆锥这个形体?以哪条边为轴旋转?(生回答后媒体演示)

⒊日常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圆锥形或近似圆锥形的?

⒋师根据生回答出示实物示意图,并说明: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⒌隐去实物图非本质的属性,抽拉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这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形体。(媒体演示)

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圆锥(板书:圆锥的认识)本册所讲的都是直圆锥。(用尺演示)

二、新课探究。

㈠摸清学情:

师述: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答:画圆锥的直观图、知道圆锥的底面在哪里、圆锥有尖尖的顶…

㈡循学情而导:

⑴指导画图。

①以指讲台上的某个圆锥形实物为例,会把它画下的举手?你来试试!同桌观察,交流,结合实物图说说是怎么画的?

②老师示范画一个(作为板书)。

㈡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⑴初步感知。

圆锥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圆锥,碰一碰、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有什么感觉?

⑵加深感知。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觉。(谁愿意?)

⑶集体交流感知。

①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可请一无所知的学生说感觉,对圆锥已有一点认识的学生说名称)

圆锥的顶点、圆锥的底面 〔  o    r〕、圆锥的侧面

②把圆锥躺着轻推一下 ,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思考,并及时动手操作证实。)

③回忆圆柱的高。启发学生思考:圆锥有没有高呢?在哪里?

先让学生说,再由老师借助透明圆锥(红线)演示指出什么是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只有一条?那怎么在直观示意图上表示出来呢?谁来试试?(同学观察,评点,老师完善,并标上"h"。)

④辨析练习,多媒体逐个出示下面各图标出的圆锥的高正确吗?为什么?(4个)

⑷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相互指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另请一学生上台举着圆锥说说特征。

⑸指出下图中哪些是圆锥体(4个)。

⑹小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个顶点、一条高。

㈢测量圆锥的高。

⒈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搜集学生这样的问题:既然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怎么量出它的高度呢? (师出示一圆锥实物模型)

⒉组织四人学生小组探究研讨,寻找方法。

(教师给学生提供圆锥模型、平板,直尺等工具等)

⒊四人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⒋教师归纳测量步骤。(略)

⒌同桌试量手头做的圆锥形实物的高,校对时:

⑴渗透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概念;⑵提醒测量高的注意点。

⒍出示测量示意图。

三、全课小结。

(1)看书要求:划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质疑。

(2)出示导入的想象图(三角形),追问:

圆心在哪里?底面半径是哪条边?(有两种情况)

四、课后延伸。

刚才有些同学在质疑的时候,提出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求?感兴趣的同学课后不妨研究研究。

五、课堂练习。

⒈判断题〔媒体出示〕

⑴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

⑵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所以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   〕

⑶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 〔   〕

⒉练习十二第2题。〔口答〕(媒体出示)

⒊课后用萝卜削一个圆柱,然后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本文来源:http://www.hh158.com/zonghe/4842.html